首页 > 总领馆新闻
商机存在于相互尊重与和而不同中
陆旭总领事在“加拿大农业和能源出口商机” 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
2021-12-14 08:11

各位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再次受邀出席本次系列研讨会的第二期。

本期的议题将聚焦加拿大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的商机。中国对高蛋白、高质量的农产品以及对石油、天然气、铀等能源资源有巨大的进口需求量。比如,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达7.02亿吨,其中进口量为5.42亿吨,对外依存度为77.21%;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3250亿立方米,进口量为1414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为43.49%。这一趋势在未来20年内还将持续。毫无疑问,生机勃勃且规模巨大的中国市场将为加拿大提供无限商机。

大家都是商界精英,在商言商。但事实上,中加建交50多年来的双边关系发展状况、特别是过去3年的中加关系,给我们留下了重要启示,那就是商业和贸易往来的繁荣,是无法独立运作于良好的政治关系和友善民意之外的。

今年9月,孟晚舟女士回到中国。有人说这是拨掉了中加关系中的一根刺。我想无论是中国企业家还是包括你们在内的加拿大商界代表,都希望中加关系尽快复元,两国商贸合作尽快恢复。但遗憾的是,中加关系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强劲恢复势头。尽管今年以来中加经贸往来表现良好,但还不够令人满意,仍缺乏大步向前迈进的客观条件。

问题出在哪里?什么是让加拿大产品顺利出口至中国大市场的积极因素?

在上期研讨会上,我介绍了一些促进中加贸易往来的“经济因素”。此次我想重点谈谈“非经济因素”,涉及政治关系和民意基础。我认为,正是这些“非经济因素”在当前起着决定“经济因素”命运的作用。不解决这些“非经济因素”中的消极面,所谓的“商机”将永远停留在纸面上。

什么是“非经济因素”中的消极面? 找到它们,正视它们,解决它们,我们才能真正为中加关系的恢复与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让我们先从历史中找答案。

1968年,时任总理特鲁多决定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经过两年的艰难谈判,中加两国于1970年10月正式建交。这比尼克松访华还早两年。据傅尧乐教授回忆,此前加拿大曾4次尝试与中国联系,试图建交或设立贸易办公室,但都在最后一刻退缩。其中或是因为中国是共产党国家,或是因为美国从中做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尽管中国是个大市场,但政治家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是束缚经贸行动的最大枷锁,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才能打破。此外,美国两年后跟随加拿大的脚步与中国建交,表明盟主并不总是对的。

1989年,加拿大因为中国的国内政治事件断然决定制裁中国,两国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但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的集体行动很快失败。从1991年开始,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逐步恢复。2001年,让·克雷蒂安总理率领60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这在当时是加历史上最大的出国访问团,中加代表签署近200项合同与协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西方国家将人权、民主等价值观转化成武器的做法既不能长久,也未能如偿所愿。反之,放弃这种做法则获利颇丰。

让我们再回到3年前。2017年特鲁多总理访华时,曾考虑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这无疑是对两国经贸合作的重大利好。但由于各种原因,自贸协定一事从此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孟晚舟案件的发生,让中加关系严重倒退。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加拿大涉华舆论不断走向“毒化”中加关系的极端,特别是某些加拿大政客和主流媒体反复炒作所谓的中国“人质外交”、“任意拘押”,跟随美国步伐对中国新疆、香港、台湾、南海等问题说三道四,严重误导加对华民意,导致仅有14%的加拿大人对中国持正面态度。我想在座的各位并不一定赞同某些政客和媒体宣称的那些观点。但很遗憾,你们的声音并没有被更多的加拿大民众听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长期的舆论和民意误导,最终“成功”演化成双方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的绊脚石。

找到了“非经济因素”中的“病根”,我们应该可以开出以下“药方”,为中加经贸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为加拿大商品顺利出口中国市场创造更重要、更积极的“非经济”条件。

一、正视现实,不持“鸵鸟心态”。

无论西方国家愿意与否,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将成为最大经济体,有超过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第一,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巨大。这是现实之一。

中国经过百年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解决了绝对贫困这一世纪难题。中国的成功密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现有的政治制度。中国决不可能放弃这两个根本。这是现实之二。

中国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的成功表明,“国强必霸”是个历史伪命题,“中国威胁论”是个现实伪命题。一个国家的强大,完全可以做到不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完全有可能将“强大”转化成使全世界都受益的积极因素。这是中国有别于美国的最大本质特征。这是现实之三。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经济复苏乏力。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治理滞后、发展失衡等全球性问题,需要包括中国和加拿大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寻找正确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是解决许多世界性问题的“良方”。中国人向来说到做到。我们没理由不通过合作取得共赢,因为我们坚信合则两利,斗则两伤。这是现实之四。

我发现许多就职于加拿大关键部门和行业的人们既严重缺乏对中国的了解,也严重缺乏了解中国的意愿。那些认为与中国相距遥远而没必要了解中国,或因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就从心里抵触中国,既缺乏远见卓识,更缺乏正视现实的勇气。

二、求同存异,不展“无用之功”。

在当年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中加领导人冲破重重困难,做出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交的历史决定。50多年来,中加关系的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事实证明,只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就能找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过去50多年我们能够做到,相信今天我们同样能够做到,而且应该做得更好。

中国有句古话说,和气生财。中国从不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作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前提条件。中国的强大基于自我超越,而不是强加于人。关于民主、人权等问题,中方认为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个标准,而且不应由外人说了算。中国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只有中国老百姓有资格评判中国政府做得好不好。对于同一问题存在不同意见,双方可以就此进行深入交流,但不应认为我对你错进而抵制、打压对方。比如,肉食主义者与素食主义者所秉持的价值观完全不同,但谁也无权说对方是“邪恶”的,更不能以“价值观相近”为名网罗众人“打群架”。当美国用“民主国家”和“威权国家”划分这个世界来对付中国时,这个世界将因此滑向分裂与对抗的深渊,却不会得到中国妥协的结果。

三、独立自主,不做“附庸之辈”。

一个好政府应把坚决维护本国利益、不把国家命运交给别人作为最基本的外交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尊重。加拿大当年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和干扰与中国建交,是对独立自主外交原则最好的诠释。这点放在今天依然值得深思与借鉴。

据悉尼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1年前9个月,12项澳大利亚对华商品出口额减少173亿澳元,而美国作为“堪培拉的伙伴”则承接了中国大部分生意,其同类商品对华出口增加了46亿美元,成为澳大利亚对华贸易争端的最大受益者。这说明一味追随盟主就一定会被“坑”。近年来,美国人搞乱了全球供应链,特别是在明知新冠疫情会恶化态势的情况下。现在看来,美国人没占着便宜,但其盟友更吃了大亏。

未来,中国将致力于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拿大能否抓住商机,做大做强对华出口,要看加方能否想清楚并独立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

四、引导民意,不被“舆论绑架”。

舆论并不是民意的全部。我相信与在座各位一样的加拿大人不在少数。你们有不断发展中加经贸合作的热切愿望并积极付诸行动。你们的意见应该成为加拿大主流民意的一部分。你们长期从事对华经贸合作,比普通的加拿大人更了解中国,你们应该为推动中加关系而承担起“启蒙”的责任,通过各种渠道发出强大的声音,帮助更多加拿大人甚至更多的加拿大政客了解中国。信任建立在相互了解之上,有了相互了解和信任,商机才会不约而至,合作才能水到渠成。

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